本次例會特別邀請到義守大學醫學院醫學研究所,蘇裕傑教授來跟大家分享關於癌症治療模式的演進歷程,以前癌症最大的問題,就是多數只能限制在單一的局部治療,經由醫生評估,依照不同的情況,選擇使用手術切除、放射線療法、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等等。
但手術切除有其局限,腫瘤太大、位置不好等等的問題,再次放療也會遇到劑量問題,結果就是癌症常常會復發。 後來發展出來的化療,雖然可以殺死癌細胞,但正常細胞亦會受害,因毒性大,患者是否耐受及後續毒性也是考量之一。而且每個癌症患者反應都不一樣,很難拿捏用藥劑量。在蘇教授的研究領域當中,特別來說明,近幾年最夯的精準醫療,就是透過檢測癌細胞的生物標記,預測治療反應,選擇並監測最匹配的標靶藥物,照着癌細胞的弱點下藥。但癌細胞很狡猾,也會產生抗藥性。 於是免疫療法帶來晚期癌治療的新希望,免疫療法就像激發身體免疫能力,增強T細胞去攻擊癌細胞。
雖然會有過強的免疫反應副作用,但確實可以讓部分患者長期存活。而費用昂貴的CAR-T細胞治療,則是從患者體內取出T細胞,重新編程提升識別及殺死癌細胞的能力,再輸回體內,是近期最令人矚目的治療方式。 即便現在醫界發展出各種新型治療,治療重點仍為癌症基因檢測,做個體化的組合搭配,發揮各自優勢、彌補缺點。
雖然新療法費用高,但未來應可普及。更重要的是,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,隨著歲月流逝,面對各種疾病的侵襲,我們才能體會到健康的可貴。唯有提早積極維護身體健康,保持正向樂觀的心態。即便健康出了問題,也要充滿勇氣面對,才能為人生後半段掌握主動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