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1/23

第1049次 例會 專題演講-職業分享-古蹟修復


 


古蹟修復,一個看似高深莫測的職業,其實就像是給舊文物做整形手術,讓它重拾昔日容顏。潮州社聯誼長Joye就是這麼一位文物整形外科醫生,用雙手修補時間在建築上留下的傷痕,讓它無須大整容就能重現風采。 

 第一個“病人”是屏東市中山公園的小涼亭,一見鍾情後即決定全力以赴。最開心的成果,就是修復完成後,公園裡的阿伯們看到涼亭煥然一新的模樣,開心得像孩子得到新玩具。接下來有新埤玉環的善牧天主堂、附屬的中山堂,都在精心治療下成功找回了當年的美麗。 

 要讓文物成功整容,我們必須先了解它的骨架結構。中國古建築可以分為抬樑式和穿斗式骨架,西式常見的則有柱梁式木構。若以常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,例如抬樑式就像阿姨抬著擔子,穿斗式像穿起長褲,有趣的比喻能讓人更容易理解不同結構要如何處理。 

Joye聯誼長說最得意的作品就是五溝客家聚落里的劉氏宗祠,花費了大量的心力與時間,詳細檢查了宗祠久未整修的牆壁,發現必須重新製作傳統的土墼磚,這需要從挑選黏土開始,一步步敲碎、篩選、搓揉,確保質感與原牆壁相符,才能進行斗子砌牆工序。

對每個工序都十分細緻,真是傾注全力進行修復。最後,在全神貫注的手術下,這座百年古宗祠重現昔日榮景,成功找回了它的古典美! 透過這場演講,希望能讓大家看到文物修復這個職業的魅力所在。它就像給老物件注入新生命,令人感動。如果有緣分,也歡迎撥空參訪這些美好的歷史建築,發現亙古不衰的風采!

  •  RSS
  •  Facebook
  •  Twitter
  •  Google+
  •  Stumble
  •  Digg

國際3510地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