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3/17

與亞灣社聯合例會暨專題演講:愛的DNA 從抱怨到抱願 呼應扶輪核心價值之服務


與亞灣社聯合例會暨專題演講:愛的DNA 從抱怨到抱願 呼應扶輪核心價值之服務

  主講人:沈芯菱 老師   2019/3/13


因為資歷豐富、成長故事激勵人心,這位被編國小教科書、最年輕的總統創新獎得主、台灣知名慈善家-沈芯菱,一度被小學生以為不在人世。是的,因為年齡、性別,她經常被標籤化,但是她仍一本初衷、極盡所能發揮自己的能力、堅持不募款、將演講收入全數捐為公益使用。
她說,在哈佛商學院的課堂上,教授告訴他們: 在座的各位已是成功人士,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呢?因為人生要追求的是圓滿,不管是企業、個人或家庭。
有人問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,未來十年有什麼是不會改變的?他說:初心。的確,初心,是一個人、一個企業最難得的精神堅持。
出生於雲林海口,沈芯菱原有一個經濟平穩的家庭,年幼時因從事成衣代工的父母被上游廠商倒債,家庭經濟一夕間陷入困境。父母背負了不屬於自己的債務,為了還債,結束了成衣代工事業,開始日復一日的路邊攤生活,從清晨的菜市場、黃昏市場到夜市。四、五歲的她跟雙親過著這樣疲累不堪的日子。很多人笑他們傻,認為被上游廠商倒債,那就倒下游的債,她年幼時也時常向母親抱怨這樣的苦日子,但母親告訴她,再多的錢也很難買到一顆心,這顆心叫做良心。她很感謝她的母親不斷地改變的觀念,讓她在上小學之前不再那麼地悲觀、沒自信。

轉彎思考~
面對問題時,我們可以試著超出框架,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待事物的全貌、換位思考。讓只能這樣變成-“不只這樣 面對生,我們有兩條路可擇,一條是樂觀,另一條是..”更樂觀
11歲那年,因為阿嬤種的文旦滯銷,正好學校電腦課啟發了她用email發信函賣文旦,成功地幫家人賣出了三萬多顆水果,因為她的網銷專長,家裡經濟逐漸獲得改善,不再擺路邊攤,她也協助父母重新經營成衣代工。圓滿了自己的家庭後,她也幫助家鄉的老農賣出不少水果,從2001年起已幫助百位小農網銷200多萬斤水果。對她而言-不是因為富有,才付出;而是因為付出,才富有。
因為看到許多家境清寒的學生沒錢補習導致成績落後,於是架設安安免費教學網站,幫助沒有資源學習的學生可以上網學習。她從12歲架設網站起,每年都有不同公益成果,像是發起全民吃柳丁紀錄草根台灣臉譜、希望校園偏鄉演講..她說:簡單的事做久了就會變得不簡單,而不簡單的事做久了就會變成簡單。
世上最遙遠..的距離~從”知道”到”做到”。她在助人之路耕耘了十八年,800萬元做公益,賺了兩憶~意義和回憶。她說:人生要沒有遺憾,就要及時表達愛。讓她持續投入公益的動力就是-LOVE(ListenObserveVoiceEffort),持續傾聽與觀察,用努力的行動去表達出來。
Amazon這個世界第一的公司,有一個很特別的文化,會在一個很醒目的地方放置一張空的椅子。在會議期間會詢問一張空的椅子:你覺得呢?這聽起來有點讓人毛骨悚然,但其實這張空椅子意味的是一個無法出席的客戶或是重要人物。Amazon希望以同理心了解客戶的需求,好比一個客戶可能只是需要挖一個孔,而不是需要一個鑽孔機。
是什麼讓沈芯菱從抱怨到抱願呢? 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她行走在路上,聽到一個媽媽指著鷹架上的工人斥責她的孩子:如果不好好唸書,以後就像這些人一樣沒出息..。這嚴肅又嚇人的叫駡聲驚動了沈芯菱,她看著鷹架上的工人頂大太陽辛勤的工作,她不禁拿起相機下他汗水淋漓的臉龐,將內心的感動、感觸記錄下從此,她用一支筆一台相機記錄台灣各地各行各業基層的勞工、農、漁民的臉譜及故事,至今已拍下三十萬張的草根台灣照片,為台灣的基層百姓寫下歷史。
豆芽菜哲學~豆芽菜,是一種抗壓性極強的植物,農人培植初期,會在黃豆上蓋一塊壓克力板,經過壓力的洗禮會長得更為粗壯(因為壓力,成就了看似不可能達成的任務)。各行各業都有其壓力,如何看待壓力將是決定壓力的好或壞,如果你覺得壓力是正向的,那麼死亡率比沒有壓力的人還要低。
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,工作所創造的有兩個”:Income(收入)Impact(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價值),成功的企業除了追求獲利也追求創新的價值,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創意,但只怕缺少發現。
電影分享拔一條河",描述八八風災後,一群孩子失去了家,一群核子用一條繩子改變了社區的力量。這告訴我們,不要忽視”1”的力量,如果每天都有啟發、有收穫,那麼一年下來,比每天沒有新收穫的人多了數十倍的成長。
想想看,十多年前一個庄腳囝仔用一台相機、一支筆記錄了台灣,因為幫別人實現夢想所以她從一個庄腳囝仔一路走到進總統府..。什麼叫成功?對她而言,成功未必是打敗多少人,而是能幫助多少人。這個世界要變得更好,不是只靠一個人或一個組織,而是每個人都付出自己1%的心力,用專業助人。
遇到挫折的時候,關鍵不在於難度,而在於態度。先跳出框架,用前人的故事激勵自己。像是電影不老騎士用真誠的生命激勵著她~人是沒有夢想才老去,而不是老了才沒有夢想,使她在受挫之後仍能擁有滿滿的活力。
很多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會先衡量得與失,像是時間、金錢….於是擔心失敗而怯步,但如果辦到了呢?有更多人得到幫助,那麼是否可以作為未來的參考呢?認為,評估一件事情做與不做,如果失敗只是她一個人的失敗,那她願意去投入,即使失敗了也她一個人承
現今生活很多負能量,而她的人生哲學,也是古人的智慧~活在當下。生活充實、滿足,並不否定自己。

  •  RSS
  •  Facebook
  •  Twitter
  •  Google+
  •  Stumble
  •  Digg

國際3510地區